(无译文)《管子·治国第四十八》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资料图)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故以上之征而倍取于民者四.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轨也,四种而五获,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上不利农则粟少、菜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 的字母。(3分)

舜A非B严C刑D罚E重F禁G令H而I民J归K之L矣M去N者O必P害Q从R者S必T利U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称王,与《鸿门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王”用法和意思相同。

B.蕃,增长,与《种树郭橐驼传》“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中“蕃”用法和意思相同。

C.舜,传说中中国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与黄帝、颛顼、帝喾、尧合称“五帝”。

D.涂,途径,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涂”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子认为治国的前提条件是让百姓富裕,贤君一定要先使民富,然后再治理国家。

B.历代的君主因重视农业生产,所以虽然法度不一,号令不同,然而都能统一天下。

C.从事商业比从事农业更易获得财富,因此百姓虽遭受刑罚仍放弃农业而从事商业。

D.文中多处运用重语铺排的手法,论述缜密深刻,酣畅淋漓,突出了农业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2)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14.管子的治国理念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概括。(3分)

10.(3分)H,M,Q

评分建议:填对一处得1分。

11.(3分)B

12.(3分)C

13.(1)(4分)(百姓)放弃农业而从事商业,那么土地就荒芜而国家就贫穷了。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治”“道”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本事”“末作”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2)(4分)没有奸巧之事,那么百姓就会安定,富裕而安定,这是成就王业的方法。

14.(3分)①富民强国;②重农抑商。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言之成理即可。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