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一公里”,西湖区全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_世界新动态

近年来,西湖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捧回省“科技创新鼎”,连续三年科技创新指数居全省前3,科技实力始终走在全省前列。自2019年“西湖科创联盟”成立以来,西湖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土壤日益丰沃,并衍生出了“科技八点半”“区校合作月”等一系列科创活动品牌。

今年,西湖区全面实施“六六行动”,聚焦“创新策源首选地”和“成果转化首选地”建设,着力提升创新发展整体效能。今日起,杭州日报推出《科技“西引力” 创新“一公里”》系列报道,围绕高能级平台、高校经济、高新产业、科创联盟生态等,全面展现西湖区科技创新成果和经验做法。


(资料图)

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西湖区亮出“硬核”新招——5月26日,在云栖小镇举行的2023空天信息大会上,西湖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正式成立,并重磅发布了《杭州西湖空天信息成果转化政策》,掀开了西湖区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的新篇章。

今后,西湖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将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为牵引,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重塑资源配置新模式,打通创新策源输出的“最初一公里”、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建设环大学创新圈的“最近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的“最优一公里”,形成涵盖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化试验-应用转化-产业化”全过程的“创新一公里”,撬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聚焦“全域化”,重塑成果转化体制机制

生态体系是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土壤,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西湖区首先在“土壤”上做文章——改革“新”模式,组建“新”团队,建设“新”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区一级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统筹推进全区科技成果转化。

据悉,西湖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引领成果全域转化为主责,布局N个市场化运营分中心,以新型成果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综合体、概念验证中心等多功能形态,联合重点高校院所、知名投资机构、龙头企业等资源,全面推进成果转化首选地的建设。

相较于以往“零散”式的科技成果转化,该中心的成立,聚焦的是“全域化”的成果转化,探索体制机制、运营模式、落地载体的创新模式,打造集合人才、平台、基金、体制、政策、服务等创新要素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我们的宗旨就是要让创新成果首创在西湖,转化应用首选在西湖,全力塑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窗口。”西湖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相当于全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的指挥大脑,将进一步加强高校、科创、人才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从科技成果转化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等方面,构建全维度成果转移-转化-孵化-产业化的创新生态。

这也意味着,西湖区系统重塑了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探索出了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招式”。

瞄准“关键环节”,探索成果转化“西湖模式”

为完善成果转化体系建设,西湖区考察团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了——前期赴深圳、广州学习两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组织架构、流程模式、创新做法等。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把各地的经验变成“西湖模式”?

西湖区结合实际情况,在成果转化关键环节上进行了机制创新——深化校地合作,集聚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优势,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要素通道。

比如,紧抓科技成果转化员建设试点契机,打造一支覆盖机关、高校、企业、中介机构的全域化专业服务队伍。此外,发挥西湖区现有“一链一院一基地”平台优势,引进一批代表性项目与高质量成果;充分利用国科大科创园、西湖大学生命健康产业园、浙大紫金科创小镇等载体,打造一批成果转化地标等。

“这样一来,相当于西湖区有了全域转化的服务队伍、服务机构、平台载体、基金体系、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利于进一步串联科技成果研发-转化-落地全链条,深化校地合作,集聚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优势,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要素通道,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西湖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西湖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作为全区成果转移转化的核心和纽带,未来将着力转化应用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打造具有西湖特色的标志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预计到2023年底,实现技术交易总额超3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3000件左右,发明专利产业化数超过500件。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