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报!和肖源:现在是传承民族文化最好的时代

开篇语:

非遗传承者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千年来一直活跃在民间非遗传承者们,自觉而严格地恪守着文化传统的种种规范与程式,担负着民间众生的文化生活和生活文化。黄土地上灿烂的文明集萃般地表现在他们身上,并靠着他们代代相传,他们身上就承载着大量的历史讯息,所以我们称民间文化为历史的‘活化石’。”


(相关资料图)

——冯骥才《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

与和肖源的第一次碰面是在去年冬天濮曼乐队的巡演演出中,当晚他作为特邀嘉宾表演了纳西族传统舞蹈——勒巴舞,这应该是现场大多数人第一次观看勒巴舞表演。Livehouse,一个听起来与非遗毫不相关的场所,却在当晚给观众们带来了传统民族文化与年轻态的潮流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完美观赏体验。带着对勒巴舞的好奇,便托濮曼乐队的阿福向和肖源老师进行了访谈邀约。

作为丽江市玉龙县和古城区联合授牌的“勒巴舞”非遗传承基地负责人,勒巴舞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从这个贯穿他一生的命题聊起。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勒巴舞茨满传承点负责人——和肖源

“下海潮”中的一员

1991年和肖源刚调入云南省丽江市统计部门工作,便跟着师傅李文义学跳勒巴舞,虽然是来自勒巴舞之乡——塔城,但真正学习勒巴舞还是从这年才开始。到了9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1993年和肖源与师傅李文义一同办理了“停薪留职”,成为“下海潮”中的一员。

第一次“下海”,师徒二人一边传承勒巴舞,边做点小生意,艰难地探索着文化传承的道路。第二年接到单位通知要求停薪留职的下海干部尽快返岗上班后,他们又返回单位继续上班,匆忙结束了第一次摸石头过河的生意之路。

1995年丽江机场通航典礼勒巴舞表演。和肖源 供图

勒巴古歌唱调传人和贵、勒巴舞传承人李文先、李文义带队表演。和肖源 供图

舞队成员由丽江塔城勒巴舞艺术团和丽江分队,以及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第八中学的学生构成,共400人参与了此次表演活动。和肖源 供图

1994年,肖源被抽调到丽江机场通航庆典活动的纳西勒巴舞表演队中。和肖源协助师傅李文义在培训、排练了近两个月后,圆满完成了400人的勒巴舞大型展演,随后又参与了黑龙潭汇报演出、新大街游行演出等系列活动,和肖源才返回到工作岗位。同年,云南提出大力发展云南旅游业、打造丽江旅游品牌,还提出要对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抢救保护、开发,彻底奏响了滇西北旅游和思想开放的号角。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和肖源通过十几天的思考,决定趁年轻的时候干一番事业,便瞒着家里人辞去公职,再次“下海”投入到营商的大潮中。

塔城勒巴舞第八分队成立大会(一排中间左2为李文义,二排右3为和肖源)和肖源 供图

寻找一条“路”

1999年李文义老师提前退休后,便带着纳西族勒巴舞丽江队在丽江古城创立了旅游展示点“勒巴宫”,为的就是做好勒巴舞的传承。和肖源当时从事旅游外联工作,便没有再参与“勒巴宫”的建设经营,只是会在下班后,去找师傅坐一坐、讲讲话,然而一年后,“勒巴宫”因为经营不善被迫关闭了。

师傅李文义一生致力于勒巴舞的整理和传承工作,曾自费走访过多个村寨、组织大量勒巴舞学习传承活动。遗憾的是后来因为生病,之前积累的大量资料、相关理论资料还没有整理,便早早离世了。

和肖源回忆起当年,师傅李文义生病后曾专门拄着拐杖来找过他。“我现在生病了,没有办法再继续做勒巴舞传承了,你现在只忙着做生意,也不想再跳勒巴舞了,以后勒巴舞传承是不是就没有人了?”师傅李文义当时这样问过他。

与师傅李文义的这次谈话后,在丽江古城区非遗中心主任李之典的支持下,第二年和肖源便把勒巴舞传承的事业又重新捡了起来,他四处奔波寻找出路,尝试用做生意赚的钱去养活勒巴舞传承。一开始他带着大家出去跑商演,赚到的演出费就分给大家。除了养活自己和团队,他还想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勒巴舞传承的队伍中,但前提是入行能活下去。

“百年老屋”纳西家坊勒巴舞表演 和肖源 供图

“百年老屋”纳西家坊勒巴舞表演 和肖源 供图

可是做文化传承跟单纯地做生意又不一样,只能靠自己去摸索适合的路子。摸索的过程中,和肖源吃了很多亏,赔了不少钱,也有过心灰意冷的时候,但他觉得,自己选择的路,不管再难也要走下去。

后来恰逢丽江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和肖源尝试把勒巴舞、纳西文化和研学旅游结合,效果不错,渐渐地有很多品牌国际酒店来找他合作开发纳西文化的研学课程,现在和肖源在丽江经营当地颇有名气的纳西家坊——“百年老屋”。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勒巴舞茨满传承点授牌现场 和肖源 供图

传承与创新

“我觉得现在是传承民族文化最好的时代,过去做文化传承只能靠自己,当时那么难都可以做,现在政策那么好,国家大力支持,怎么能不好好做呢。”和肖源说道。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肖源也终于找到既能够生活又能继续传承勒巴舞的路子。他认为要想将文化传承发展壮大,一味地依赖政府扶持是不行的,有相关扶持补贴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不能因为没有支持就不去做这个事情。他希望不仅是整个团队能活下去,而是所有学习、传承勒巴舞或者纳西文化的人都可以照着这个路子活下去。

濮曼乐队巡演勒巴舞表演现场 侯亚璠 摄

前几年和肖源做的主要是勒巴舞的基础传承工作,这两年他时常在思考,如何去尝试一些更新的路子,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勒巴舞。恰巧同为丽江老乡的阿福(濮曼乐队吉他手),在一次民族音乐节的活动上向主办方推荐了和肖源的团队,之后便顺利达成了合作。第二次合作是在去年濮曼乐队巡演现场,这两次全新的尝试,让和肖源跳出了非遗展演的传统表演思路。下一步他考虑的是如何将勒巴舞与年轻潮流文化进行更多深层次的合作、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创新形式,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多样。非遗不能只活在过去,更要活在当下,活在未来,这不仅是非遗生存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民族的需求。

“在云南坚持做文化传承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还有很多的民族文化还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带出去,还藏在深山里、藏在传统艺人的心里,希望我们这些坚持做的人能尽力发出一些声音,让更多的人能听到、能看到。”和肖源说道。

濮曼乐队巡演后台合照(左一和肖源,左二阿福) 阿福 供图

民族音乐节表演现场 和肖源 供图

二十世纪末投身文化遗产抢救的冯骥才先生曾言“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文化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非遗传承不易,和肖源的坚守便显得尤为可贵,他是无数个非遗传承者的缩影,感谢他们靠着内心的坚守,一直在非遗传承道路上前行,让宝贵的民族文化没有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云南网记者 李卓蔚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